近年来,宣城广德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,以优化网格管理、充实网格力量、规范网格运转、深化网格服务等系列措施,加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,全力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党建领航,建强网格管理“主心骨”。全面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治理体系,实现党建赋能、多网融合、一网运行。“一把尺”优化网格划分。按照“全域覆盖、分类划分、规模适度、动态调整”原则,综合考虑地域特征、人口密度等因素,按照城市社区500户、农村100户左右标准划分网格,将全市原有的综治信访、文明创建等7类5311个网格重新调整划分为1411个,实现网格内人、事、物各要素一体统筹。“一盘棋”跟进组织设置。全面推进“支部建在网格”计划,实现应建尽建,其中在城市社区组建180个“全科网格”党支部、173个楼栋(街巷)党小组,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班子成员、党小组长856名。大力推进网格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采取“城市社区网格+红色物业”“农村网格+村民信息员”管理模式,配套构建网格指挥长、网格指导员、网格警务员、网格法务员、N个网格为一体的“4+N”网格管理体系,推动网格管理有形有效“双覆盖”。“一股绳”开展共驻共建。全面推行社区“联点共建”制度,按照每个市直单位结对1—2个网格原则,将96个市直单位与城区180个网格结成“党建联盟”。健全党建联抓、治理联促、公益联办、环境联管、文明联树“五联共治”机制,推动单位党建与网格党建互融互动。
力量统筹,充实网格治理“生力军”。全面推动专业人员进网格、服务队伍驻网格、执法力量联网格,确保“事有人干、责有人担”。工作人员“职业化”。坚持“本土化”“年轻化”“专业化”导向,以公开招考、后备干部转任等形式,选配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180名,同时,以村民组长兼任形式,配备农村兼职网格员3115名,并全部完成岗前培训。服务队伍“多元化”。健全以网格长、网格员、X名网格信息员为框架的“1+1+X”基础网格力量体系,积极吸纳在职党员、红色楼道长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小区业委会成员、党员中心户、快递外卖员等群体作为信息员充实网格力量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安排5000余名党员干部联系城区9万余居(商)户,组建由3610名党员骨干、热心群众等组成的红色楼道长队伍,先后开展“红色星期六”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场次。执法力量“一线化”。推动网格与基层站所执法片区联动呼应,全面推进公安、城管、市监等部门力量下沉,有效发动街道“大工委”、社区“大党委”兼职委员和网格居民中的执法单位人员力量,目前,全市已依托社区干警进网格行动,先后建立“警民议事群”174个。
制度保障,激发网格运转“强引擎”。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,搭建“多网合一”顺畅运行的“四梁八柱”,实现“大事全网联动、小事不出网格”。严格事项准入。健全网格工作事项“清单+闭环”机制,根据《广德市村(社区)依法履职事项指导清单》和村(社区)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,制定完善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及事项准入办法,对清单外的事项严格准入程序,并按照“费随事转、事费配套”原则拨付工作经费。科学日常管理。出台《广德市村(社区)网格队伍管理办法》,从7个方面对网格长、专(兼)职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队伍建设作出具体规定,明确网格员8个方面工作职责,并按照“平时服务、急时应急、战时应战”工作要求,建立平战转换机制。强化支持保障。在资金支持上,整合投入村民组长、综治网格员等各类专项资金,用于保障网格工作基本运转;在工作待遇上,明确网格员薪资报酬;在晋升渠道上,将考核优秀的网格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库,优先作为“两委”后备人选,并在推荐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推优入党指标上予以倾斜。
创新载体,拓展网格服务“项目包”。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,不断延伸网格工作手臂,提升网格服务质效。建强“党群主阵地”。由各级党组织牵头,在乡镇街道、村(社区)、网格分别按照“15分钟服务圈”要求,布局构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,并按照一份居民花名册、一本民情日记本、一张服务联系卡、一套诉求记录单“四个一”标准,建立“上下统一、程序规范、内容完备”的党群服务模式。打造“红色四合院”。结合“红色物业”建设,在条件成熟的小区、网格建设实体化“红色四合院”,设置“回音壁”“心愿墙”等功能模块,打造互动开放的党群共享空间。定期召开周民情恳谈会、月问题协调会、季工作评监会,有序引入优质社会组织参与养老助残、科普休闲、文体活动等服务,让共享空间成为“便民会客厅”。搭建“线上服务站”。依托“智慧城市”项目,规划建设集矛盾纠纷风险调控、重点人员管理等10大模块为一体的社会治理智能服务平台,构建市、乡镇、村(社区)、网格、居民5级应用体系。创新开通“广事e站”微信小程序,实现全市村(社区)全覆盖,建立“发现—上报—派单—解决—反馈”工作闭环。